导演: 约翰·塞尔斯 主演: 琳达·格里菲思 / 简·哈拉伦 / 乔恩·德弗里斯 类型: 剧情 地区: 美国 上映: 1983-01-18(美国)
第一个人是谁也许并不重要。但你的选择——这个人,的确反证了你是谁。
洗衣房这个角色是我最喜欢的。不剧透了。去看吧大家。坐在床上吃薯片一边看电视太危险了!
第一张两个小孩慢慢走上来,然后分开走。这些对比主线可有可无的场景,静默含蓄的语言也是有力的。
后半段做恨和自由舞的蒙太奇我不太能get到。可能后来用这种手法的太泛滥了。但这段的运镜还是很好的。
这张做封面我真是太坏了。
萌。
这段真可爱。但griffiths的表演略僵硬。
单摘出来是很有韵味的。

呼吸感的把控真好。
这两个角也很有意思。
能闻到树叶干燥而缓慢腐烂的气味。
这个车我很馋很馋。完美的形态和材质。
让我有点恶寒的一幕。欲望如此赤裸。
姛版80s娜拉出走以后
???? Lianna 丽阿娜,1983 ???? John Sayles(b,1950)
据说是上世纪美利坚滤筒约会观影选择之一。不猎奇,不害羞,避开了男性凝视的猎奇视角,Sayles以冷静内敛兼之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已婚女人Lianna探索爱和欲、伤痛和成长。特殊的爱也不免面对各种来路的威胁,她所经历的对象和处在的关系,导演没有做浪漫化和戏剧化——社会的接纳有限,人就是会失败,爱人会一直在你身边吗?你也不需要一定有纯洁的心。最关键的是,离开家庭的女人如何自力更生。我喜欢这一部的「我们可以cover这些、我在走下去」的信心。


个人最喜欢的是那些閒笔,自然、克制、不动声色的节奏。破烂的街道,放学后台阶上说说笑笑的孩子们,洗衣房和坐在柜子上读杂志的女人,百货超市裡形形色色的女人们和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稀奇而仍美丽的机器、秋千与随意而和睦的落叶……










以下为gpt辅助总结的资料,删去了部分个人没找到其他来源、不太可信的信息比如说导演是「美国电影的良心」。
???? 海内外评论
《纽约时报》影评 (Janet Maslin, 1983) Maslin在评论中指出影片“低调而深情”,赞扬Sayles的克制:“Lianna is not a political statement, but a story about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to be true to oneself.” 来源:[NYT Archive]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报, 1983) Ebert给了3星评价,认为电影“最珍贵的不是女同题材的勇敢,而是人物的真实和可信”。他特别强调Linda Griffiths的表演“自然、含蓄,但极具力量”。来源:[rogerebert.com archive]
IMDb观众评论有观众称《丽阿娜》为“第一部敢于正视女同关系的电影”,“真实但不夸张”。但也有人批评节奏平淡、议题展开不足。平均分7.1/10(截至2023年)。
Queer Cinema History 回顾 在酷儿电影史里,《丽阿娜》被称为the original lesbian date movie,意味着它是最早被女同群体当作约会观影选择的影片之一。它既不猎奇,也不羞耻,而是诚实展现生活。
???? 导演与演员背景
John Sayles (1950-):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编剧、小说家。以低预算独立制作闻名,强调社会现实、政治意识与人物群像。代表作有《八人出局》(Eight Men Out, 1988)、《孤星泪》(Lone Star, 1996)。坚持以细腻的人物描写代替好莱坞的类型化叙事。
Linda Griffiths (1953–2014):加拿大演员、剧作家。她主演《丽阿娜》时正处于职业上升期,后来更多活跃于加拿大戏剧舞台,以独立女性与社会议题见长。
Bennett Miller (1966-):作品包括《卡波特》(Capote, 2005)、《点球成金》(Moneyball, 2011)、《狐狸猎手》(Foxcatcher, 2014),以写实风格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挖掘著称。评论者常将他与Sayles并列,强调他们的“诚实、克制、人性化叙事。(短评有人提到这位所以检索了一下。)



本文收集于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